炒青菜从来不简单,那些食物背后的故事
2025/1/19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www.csjkc.com/yydt/m/513.html
你说,负责我们人类记忆的系统,包不包括味蕾?
按理说是不包括的。可是,有些味道,尝过了就忘不掉。哪怕大脑已经忘记了细节,在什么地方尝过的,是什么人做给我吃的,为什么让我记忆如此深刻?味蕾还是会记得。
曾被一种食物感动过,当它再度出现时,恰似电影《甜蜜蜜》最后一幕那对恋人久别重逢般,心底里会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如果用两个字描述这种感觉,我会将它称作:情怀。
1
情怀总在贩卖回忆
说起来,与情怀有关的食物,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样吧?
或许是,每次回老家,妈妈都会煨的老母鸡汤;
或许是,小学5毛钱一个,还要和好朋友分的油墩子;
或许是,和初恋一块儿吃过的老妈蹄花;
或许是,奶奶最后一次做给我吃的豌豆杂酱面;
又或许是,弄堂口那家你吃着长大的排骨年糕,它也看着你变老……
这些抹不掉的美食记忆中,写满了思念,写满了寻觅。
然而,食物本是那么平凡的一种事物,曾经年少轻狂的人,又怎会注意到厨房里的烟火气即是人间百味,反倒嫌弃上一句“好呛口”。等到真正失去之后,记忆中的味道才变得难能可贵。经历过久别重逢,才可能被情怀感动得泪流满面。
2
滋味最是难寻
情怀、味蕾记忆、人间烟火气,这些与食物相关的情感,在电影《小森林》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最后一次做完冬花味增汤,市子的妈妈默默抽了根烟,留下一封信,便弃市子而去。
从此,市子独自在日本某座偏远村庄,过上了自己播种、自己采摘、自己烹饪美食的简单生活。
妈妈虽然走了,她的影子依旧频频出现在烹饪过程中。
妈妈在家时,常做炒青菜,总是被市子嘲笑“你也做点费工夫的菜啊,真是随意”。可偏偏就是这样一道“不费功夫”的青菜,不管市子怎么尝试都炒不出妈妈的味道。这让她耿耿于怀。
洗菜、切菜、炒菜、调味,明明顺序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她做的和妈妈做的口感就是不一样?
不管有没有用开水捞过,不管放不放蒜,不管放不放葱,用酱油调味也好,用盐调味也好,无论放不放肉,她总觉得自己做的差了点什么?
直到有一天,市子在给芹菜剥茎的时候,忽然想到,如果把青菜的茎也剥掉会怎么样呢?
她成功了!
当味蕾中再一次绽放出那熟悉的味道,市子的脸上,洋溢出一丝得意。
3
始于情怀,不止于情怀
在市子记忆中,妈妈是个满口谎言,又擅长烹饪的奇怪主妇。
小时候,市子饿得肚子咕咕叫,站在一旁挑菜叶的妈妈会告诉她,肚子里住了一只青蛙,所以会咕咕叫。小市子听了被唬得一愣一愣,有点发慌。
妈妈还会制作一种特殊的伍斯特酱油,市子误以为这种酱油只有她们家有,还向好朋友炫耀。直到她看见镇上的超市里也有卖时,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可是妈妈却反问她,我又没告诉你这是我发明的,不过,我做的确实比外面卖的好吃。
妈妈种胡萝卜的方法,和别人家不一样。通常会种得密一些,而且从不除杂草。妈妈说,这叫“杂草种植法”,是让胡萝卜和杂草竞争。而市子觉得妈妈只是在给懒惰找借口。
还有就是上面说到的青菜事件,市子怎么也想不到,妈妈会作出剥掉青菜茎这样的改良。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呢?
当市子循着妈妈料理中的味道,走进她的心里,隔着一层味蕾中的情怀,她好像读懂了谜一般的母亲,一切的偏见都变了样子。
真正懒惰的那个人其实是自己,她不动脑子就相信妈妈说的话,才会被骗;她顺着别人家种胡萝卜要除草的习惯想,却没有真正思考过,才会本能地批评妈妈偷懒。
而妈妈却一直在创新与改良,在打破主妇的惯性思维,探索如何才能将食材烹饪得更加美妙。
4
钟情于回忆,但是……
当然,拥有像市子妈妈这样的创新精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探索必然伴随着巨大的挑战与失败的风险。还记得文章刚开始,我提过“奶奶最后一次做给我吃的豌豆杂酱面”吗?
我的奶奶祖籍四川,早年间随爷爷做生意辗转定居在了上海。
每年我过生日,她都要在厨房里忙碌好一阵子,跑遍上海各大农贸市场,就为了买回来贵州的朝天椒,川西坝子特产的二金条,渝黔一带的小米椒制成油辣子,做一碗地地道道的豌豆杂酱面。奶奶说,这就是家乡的味道,你要记住。
她走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尝过那味道,直到某一天下班,我在一家濒临倒闭的面馆,意外地尝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味道。那一瞬间,记忆随着味蕾似海浪一般袭来,将我淹没在幸福中。
可是,幸福没有持续多久,随着面馆的创新与改良,那碗奶奶味道的面,变成了合南方人口味的面。辣变得如温吞水一般,不利落;漂浮在汤底之上的红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寡淡的高汤。这碗面的魂在创新的过程中被弄丢了……
同样是创新,为什么市子的母亲和面馆老板的结局截然相反?
面馆老板忽视了一件事,创新与情怀之间,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不能在不懂“旧”的情况下,盲目地破,盲目地毁,而应该像鲁迅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说的那样,拿起了回忆,而后放下牵挂,先觅得了情怀,才走出来创新。
本周六(.9.23),樊登即将为你解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本书作者彼得·德鲁克是有着美国管理学之父美誉,并且对比尔·盖茨有深远影响的一个人。它能帮你全方位读懂创新精神,真正跟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步伐,在创新路上不踩坑,不犯傻,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