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吃辣的前三名,四川意外出局,你都知

2024/8/18 来源:不详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6417_0.shtml

吃美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吃中国的美食,是一件让人非常满足的事情!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五味俱全,完全是舌尖上的盛宴。

在这所有的美食味道中,“辣”是最具代表性的。据说,吃“辣”的时候,可以使大脑释放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从而产生一种愉悦感。所以,也就有了在饮食上,“无辣不欢”的这么一群人。

而以“辣”混着“麻”为主的川菜,以其丰富的味道,俘获了大众的胃口。以至于,说起吃辣,四川就首当其冲了。但是,四川人并不是最能吃辣的!

有三个省份,其实是最能吃辣的。从“原辣”,到“酸辣”,再到“咸辣”,都“辣”得更为过瘾,让我们过足了“辣”瘾。

下面,老于就一一地向大家介绍:

江西省

与“婺源花海”,“鱼米之乡”,“世界瓷都”,“鄱阳湖大草原”,等等这一切耳熟能详的江西名片相提并论的是——江西人吃辣!

江西人吃饭,是默认加辣椒的,甚至还有专门的吃辣椒比赛。甚至吃完饭,经常会有善意的提醒:“兄弟,你牙上粘辣辣椒皮。”所以,江西人吃辣,那是深入骨髓的。

如果说,四川的辣是麻辣中带着香,那么江西的辣则是“咸辣”与“呛辣”。它辣得十分简单,就是辣里带着咸。没有复杂的其它味道,就是辣。甚至吃了第一口,就会被辣味所呛到。

剁椒鱼头,红烧白条,吉安血鸭,小杯鸡,井冈山竹笋,鄱阳湖藜蒿,婺源荷包鲤鱼,等等这些菜肴都是江西菜系中的经典代表。吃江西菜,这些都是不得不品尝的!

但是,在老于看来,一盘“辣椒炒肉”是最能体现江西菜辣到人心的那种精髓的。江西本地的余干枫树辣椒,配着猪肉,辣得十分干脆,每一口都是鲜香辣爽。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最为简单的烹饪,往往最能体现出食物的特色。一个字,就是“辣”!

湖南省

湖南菜自成一派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湘菜,八大菜系之一。主要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域,以及湘西的山区,这三个地方的菜品风味为主。

至于说湖南菜有什么特色,我的主要印象就是“辣”!所谓的“辣妹子”之说,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毕竟,湖南省的气候非常潮湿,自古就有着“卑湿之地”的说法。而以辣为主的饮食,正好可以帮助当地人达到祛湿的作用。所以,“辣”也就成为了湘菜的灵魂所在。咸香酸辣,也就成为了湖南菜的特色所在,这与川菜的重油麻辣,是完全不同的。

湘西外婆菜,吉首酸肉,衡阳鱼粉,东安鸡,栖凤渡鱼粉,腊味合蒸,等等这些菜都是湖南菜的代表。相信你到任何一家湘菜馆,只要是正宗的,都会有这些代表菜的。

干野山椒是湖南菜里一直在用的传统辣椒,一直占据着湖南菜辣味来源的半壁江山。它的辣味恰如其名,辣得十分野蛮。不过,随着湖南菜的改良,辣得比较温和的干线椒,也逐渐地开始展露头角,正好与野山椒实现了互补。

正所谓:“四川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这三家吃辣的正主,一家比一家辣。只不过,还有一种“贵州辣”,更是辣的独特!

三,贵州省

贵州有道菜,叫作“辣椒炒辣椒”。光听名字,就足以感受到它的辣了。对于那些不能吃辣的人来说,真的是可以辣到灵魂出窍的。

在贵州,可以说是家家户户,人人都吃辣。辣椒是同等于油盐酱醋,不可替代的调味品。遵义辣椒,花溪辣椒,山辣椒,朝天椒,这些都是能够直冲脑门的辣椒种类,也都是属于贵州的辣椒品种。

在日常饮食中,贵州人将辣发挥到了各个细枝末节。有专门吃粉和面的时候,要配合的辣椒;有专门烧烤时要用的辣椒;也有吃沾水的时候,要搭配的辣椒;还有专门吃清水菜的时候,要用的辣椒……总之,真的是辣到了每一个细节。

作为一个能吃辣,并且又是产辣椒的大省,这么多的辣椒,当然也得好好地利用起来。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辣椒酱,当然,口味也是妙不可言,非常好吃。而著名的“老干妈”,也都是来自于贵州的。

如果你觉得老干妈不是很辣,那就可以再来看看糟辣椒。糍粑辣椒,筒筒辣,油辣椒,辣椒粉,……相信,足够让你吃得辣爽,过足嘴瘾!

贵州菜里有一道菜叫“辣子鸡”,我们可不能只听名字。毕竟,鲁菜里也有辣子鸡,叫作枣庄辣子鸡。四川菜里也有辣子鸡,叫作乐山辣子鸡,等等。同样都是辣子鸡,同样都是辣,但贵州菜里的这道辣子鸡却辣得与众不同!

其实,它的特色就是糍粑辣椒。味道更为火爆,并且还辣的绵绵悠长,好吃到停不下来。在此基础上,甚至还有了辣子鸡火锅。

说到这,相信爱吃辣的朋友们,对江西,湖南,贵州的辣,都已经口水横流了吧?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品尝一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