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辣度这种工业用辣椒厉害了,大市场

2022/7/26 来源:不详

世界种业正迎来深刻变革。中国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创新,实现种业振兴,进行跨越式发展,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央视财经大型纪录片《种子种子》第二集《田野争锋》介绍了种源改变延伸出的市场空间,呈现一个事关衣食住行,可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万亿级消费大市场。育种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将带来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今天,中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已经占到95%以上,良种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超过45%,中国育种锐意争锋、奋力追赶的脚步永不停歇。

详情点击视频

辣椒一个产值超过亿元的大市场

中国人有滋有味的生活中,少不了一种味道,辣。小小的辣椒在中国火爆的是一个产值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作为全球辣椒产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种植的辣椒品种有近千种。

邹学校被大家叫做辣椒院士,市场上不少热销的辣椒品种都是他和团队研发。如今,他瞄准的是另一个大市场,工业用辣椒。

近十年,全球对工业辣椒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这类辣椒经过加工提纯,得到辣度更高的辣椒碱,这是游轮防腐、生物医药、催泪瓦斯的重要原料,既是工业必需品,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决定这种辣椒价值的关键就是——辣度。辣椒最辣的部分在辣椒梗连接的籽粒中,决定辣度的秘密就藏在果实的基因。邹学校他们要给这些辣椒做基因测序,精准找到影响辣度的关键基因。国际上使用的辣度单位以美国著名化学家史高维尔命名。在生活中大家能够接触到的辣椒、辣酱,辣度一般都是几百史高维尔,即便是最辣的火锅也不超过史高维尔,而邹学校他们正在向30万辣度发起攻关。

中国大部分辣椒辣度都在1万史高维尔以下,极少数能达到7万,但产量不高,这离工业加工八九万的辣度目标差距较大。

刘荣云(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辣椒碱主要从国外进口,主要是原料的辣椒素含量比较低,所以在提取过程中,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

当前,全球交易的高辣度辣椒大多来自印度,辣度普遍都在八九万史高维尔左右,市场价是普通鲜食辣椒的5-20倍。每年中国进口高辣度辣椒至少要花费多亿元。

辣度如果能够超过10万以上的,如果能够规模化种植。这样的品种就有非常大的潜力。而试验田里就是辣度达到了30万的新品种,它的高辣基因来自云南的涮涮辣和湖南的朝天椒。

分批分次成熟是辣椒的特性,传统的收货方式是熟一茬、摘一茬,很难一次性全部收获。但邹学校已经掌握了辣椒的生长规律,让这个品种可以同时开花结果,果实均高于地面20厘米以上。

喀什地处南疆,天山庇护让这里无霜期长,病虫害少,是中国最适合种植高辣度辣椒的地方。辣度达到30万的新品种,在这第一年大规模试种。

谬武(湖南湘研种业首席辣椒育种家):这个辣椒辣度是平常我们能接触到的朝天椒辣度的5-6倍,人工采摘很困难,一采摘之后,手上接触辣椒素,人会产生一种灼烧感,推广这个品种一定要实现机械化。

眼前的辣椒果实集中,外形像一把撑开的雨伞,是专门为机械化采收而设计生长。早在育种时就已经给机械化留出了空间。

丰富的品种、升级的产业背后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种源。

水稻抗虫品种助力减肥减药

一场每年例行的食味品尝会正在准备中。将当年刚收获的20份不同大米放在一样的电饭煲里,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检验。这些新品种水稻是隆平高科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和他的团队培育出来的。

与人们平时吃饭不同,杨远柱他们吃的更讲究,米饭的气味、外观、口感,甚至冷饭的质地都要逐一细细品味。好米出自好品种,培育好种子要经历各种挑战。

9月,大棚试验田里的秧苗进入快速生长期,一场神秘的攻防大战即将展开。

这种小虫子名叫稻飞虱,是进攻方,只有三四毫米大小,防守方则是刚种下10天的秧苗。这些稻飞虱是技术员专门从海南带回长沙,经过专业培养,用来测试秧苗的抗虫性。

稻飞虱是南方水稻第一大病虫害,严重的会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啊,每年发病都在一亿亩以上,有时候达到两亿亩,损失非常惨重。稻飞虱会造成这么大面积的危害,是因为它会根据温度变化,随气流进行远距离的迁徙。

水稻抽穗灌浆的时候,往往也是稻飞虱大暴发的时候,为了保证收成,农户们需要打农药来进行防治,但后期打药容易造成稻谷农药残。年中国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了零增长,但是距年减施30%的规划目标实现难度仍然很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通过培育绿色、安全、高效的品种,可以帮助实现减施农药化肥的目标。

一周之后,实验大棚里战果分明,存活下来的稻苗有抗虫特性。杨远柱根据稻飞虱对稻苗的危害程度,从份材料中挑选出达到标准的分,将带到海南三亚继续进行配种研究。需要经过反复鉴定,保证抗性非常稳定后,才能够进入生产。

对于育种家来说,最兴奋也最忐忑的时候,就是他研发的品种要进行验收的时刻。今天,杨远祝和团队通过十多年的努力,研发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玮两优,将迎来农业农村部组织的超级稻测产验收。经全田机收,实际亩产干谷平均为.8公斤,该产量创造了隆回羊古坳自从创建公斤超级稻以来的最高产量。

隆回是袁隆平超级稻取得关键突破的地方,也是杨远柱和他年轻的育种团队创造新奇迹的宝地。这里留下的不仅仅是水稻种子,还有精神种子,代代传承。大豆年消费量破1亿吨,8成多靠进口

3月,南半球巴西的大豆迎来了收获期。巴西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全球交易的大豆近四成出自这里。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豆消费国,年消费量突破一亿吨,其中85%需要依靠进口。年,食用植物油也进口万吨,占到国内消费量的三成左右。

大豆和油料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进口来源相对集中。这已经不再仅仅是粮食问题,更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的砝码,寻求突破,迫在眉睫。

7月,一年里最热的时候,也是大豆杂交育种最关键、最艰苦的阶段。为了提高大豆的单产和品质,育种专家胡喜平和他的团队年复一年在烈日下进行的人工授粉,它的精细程度比水稻杂交更难。

因为大豆是闭花授粉作物,在花瓣没有自然打开之前,胡喜平他们要抓紧人工手动去除母本的萼片和花瓣,露出里面的柱头,再将父本与之进行人工杂交授粉。

大豆花只有六七毫米,精力不集中,力度掌握不好,镊子不小心伤到柱头,都会导致授粉失败。这是一项极其精细的操作,胡喜平六七个人的团队,平均每人每天要完成朵花以上的人工授粉,20天内要完成2万株大豆的杂交授粉,而成功的概率也才只有50%。

在试验基地,胡喜平花了七年时间研发出大豆新品种龙垦,年,该品种即将全面推广上市,上市前要进行最后一次大面积的扩繁种植试验。

为了达到预期亩产公斤的目标,胡喜平严格控制种植方法,每颗大豆的播种距离约6厘米,播种深度3厘米,精准化播种能带来更高的产量。

我国的大豆单产与国外比有很大的差距。以美国和巴西为例,亩产量基本在公斤左右。我国年大豆的产量只有公斤,也就是说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大约是在公斤左右。

中国要自己种出市场所需的全部大豆,需要7亿多亩耕地,如果亩产能增加,就可以大大节约耕地。弥补缺口的最主要办法就是提高产量。

为了追赶大豆产业发达的国家。如今,中国开始运用生物技术进行育种,更多的新品种出现在胡喜平的试验田里。

胡喜平(北大荒垦丰种业大豆研究院院长):这个品种是利用生物育种技术,把之前的一个常规的高油大豆品种的油酸含量提高,从20%左右提高到70%以上,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功能性大豆,正是一些大豆产业发达的国家新的研发方向,胡喜平也锁定了未来需求的品种。

玉米从蜡质玉米到变性淀粉

玉米是全球第一大农作物,每年中国人要消费近3亿吨。巨大的需求背后是种业带来的革命性改变。40多年来,中国玉米亩产从公斤增加到公斤,品种的升级给玉米产业发展夯实了根基。人们的餐桌、畜禽的饲料、丰富的玉米种子与市场的连接已经超出你的想象。

在中国第一家淀粉厂,一粒玉米将用90个小时完成玉米变糖的全过程。

在我国登记在册的玉米品种有0多种,但按照淀粉含量划分,又有角质玉米和粉质玉米之分,粉质玉米大多用来做酒精,角质玉米大多做淀粉。

角质玉米的淀粉和蛋白分离更容易,转化成糖的质量更好。生产1斤糖需要1.4斤角质玉米。通过酶的分界,玉米里白色的淀粉被分离出来,经过55个小时的转化,已经变身为淀粉糖,继续转化就是医疗用的葡萄糖、饮料里的果糖等,这是人们生活中甜味的主要来源。

今天,中国玉米制糖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如今,企业负责人孙本军他们已经瞄准另一个大市场——变形淀粉。

变性淀粉,当前玉米加工附加值极高的产品,它是酸奶中的粘稠剂,是让果酱、蚝油等调味品稳定、粘稠、不变质的天然稳定剂。我们平时吃的饺子、面包、泡面要想更筋道,也会加变性淀粉。

过去几十年,这种食品级的变性淀粉一直被欧美几大食品集团垄断,中国几乎全靠进口,生产它的主要原料就是蜡质玉米。

在吉林,秋粮最主要的作物就是玉米。这里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天不亮,农民李勇家就开始忙活了,他家的亩蜡质玉米今天要秋收。

蜡质玉米,也就是人们常吃的糯玉米、粘玉米。中国有多个蜡质玉米品种。过去,中国没有规模化生产高端变性淀粉,没有订单,农民种的很少。认可一个新品种,最重要的还是收益,比普通玉米一吨能贵多块钱。

蜡质玉米赚钱,却不是谁都能种。地块集中、单品单种、建隔离带、机械化管理,哪一样都不能少。如今中国每年已经能种出50万吨左右的蜡质玉米,供应生产。公里外,蜡质玉米正在这些大罐子里静静发酵,等待华丽变。

智能生产线上,蜡质玉米像在迷宫一样的管道里穿梭,最终转化成附加值极高的变性淀粉。现在,这里平均每天可以生产27吨左右变性淀粉。

今天,中国的食品企业已经用上了自己国家做出的变性淀粉。除了传统的玉米油、玉米糖、酒精等,在这里,玉米还被加工做成了环保袋、可降解的餐具和衣服的布料。

从品种改良到全产业开发,以往很多人们熟悉的农产品正在开拓更大的市场。中国田里中国种,中国碗里中国粮,香辣甜鲜的生活背后,是育种家和企业家的创新智慧,是市场博弈后的丰盈富足。一粒小小的种子,历经市场的洗礼,折射出的是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型。伴随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一场种业振兴的时代大幕已经拉开。

中国蔬菜综合整理自央视财经,转载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北京新发地:整体菜价处于近几年同期最高点,这4种蔬菜波动大蔬菜“青黄不接”,济南“菜价连涨”,回降要等多久?欢迎添加菜粉专属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