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乡建红土地上这些陌生的艺术与表达
2023/2/15 来源:不详白癜风康复病例 http://m.39.net/pf/a_5779550.html02:09
红土地·第二届田野双年展(自贡)正在四川自贡荣县乐德镇天宫庙村举办,16件当代作品来到了田间地头。原本长着朝天椒的土地里,出现了三米高的朝天椒水泥雕塑。
在策展人看来,“当代艺术本与乡村无缘,村民们更难以理解艺术家的所作所为。当我们用这些陌生的艺术和陌生的表达方式,有可能搭建起从都市通往乡村的文化桥梁。”
总策展人一山说:“第二届田野双年展最大的特点是艺术家驻地创作、在地创作、与农民一起创作,正因为这样的亮点把农耕文化与当代的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中国的乡野中该怎样设计和呈现一件件艺术品,而这些艺术品该以观照当地文化生态、带来新鲜的艺术体验为理念和基准,还是应当强化其当代性和艺术自主性?走出美术馆的白盒子空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乃至戈壁的“皇天后土”,一场艺术展将有怎样的张力,又可能有哪些局限?还有一个更为实际的问题:当一件件巨大的艺术品要置于阡陌并赢得当地村民理解和政府支持并非易事,诗意的栖居、逍遥无碍的纯粹艺术之乡是美好的向往,在现实中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用新的当代艺术语境去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还原与重构农耕文化生态的谱系,这次邀请和征集作品也是从“土地敬畏”“耕作方式”“丰收喜悦”三个具体方向选择。
第二届田野双年展(自贡)现场环境第二届田野双年展以“红土地”为主题,采用“征集+邀请”的方式集合了国内17位优秀的艺术家,特邀艺术家有傅中望、焦兴涛、邓乐、李占洋,入围艺术家有杜洋、段秀森、谷德昊、胡尹萍、邱光平、任宏伟、文豪、杨礼杰、主玛于江/罗宇杰、赵瑞、赵彦青、赵煜亚。他们在荣县红色土地上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驻地创作,呈现了16件具有农耕文化特质并加以当代语言转化的装置雕塑作品,与红土地相映成趣。在开幕式上,总策展人一山说:“第二届田野双年展最大的特点是艺术家驻地创作、在地创作、与农民一起创作,正因为这样的亮点把农耕文化与当代的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路径,田野艺术深系中国,是中国化的大地艺术。”
乡土波普
本次展览共呈现16件作品。特邀艺术家傅中望谈到:“我看到乡亲们把他们各种各样的农具拿出来,把我的楔子嵌进象征农耕文化的农具中,我的作品名字就叫《楔子在自贡》。别看这是个小楔子,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家具,特别是农业生产工具当中,被广泛地使用。农民兄弟对这个楔子非常熟悉,他们知道楔子的作用和功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在乡村建设中,农民更好地面对大地去耕作,楔子还要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土木造物中,楔子将纵向的楔入力转化为横向的膨胀力,这种力学性能起到了加强、紧固、连接的作用,锄头、犁耙、水车、风车等器具无不使用楔子。在艺术品中,傅中望将结构功能性的楔子,从农耕器具中抽离出来,强化其视觉特征,使之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象征。在年复一年、春耕春播、秋收冬藏的劳作中感受楔子的力量。
傅中望《楔子在自贡》特邀艺术家焦兴涛的作品是一件互动装置。他介绍,电杆上、房舍顶操场边的高音喇叭是乡村随处可见的景观,也是国家政府精神传达和社会信息分发的集散地。沧海几经变迁,他已成为时光故事里的历史遗存,但对其深刻的记忆依然存活于今时日常的缝隙之中。田园将芜,耳边还乡,世界滚滚向前。用藤条编织的喇叭造型,中间相连,一头可坐,观众可以坐在里面倾听专门录制的音频,感受田野时光。
开幕式现场,焦兴涛在自己的作品前为村里的孩子拍照李占洋的作品是《红彤彤的朝天椒》。朝天椒是自贡地区当地的经济作物,是农民最广泛的农产品和经济来源。每当油菜花盛开,红土地上显出靓丽的色彩,红红的朝天椒遍满大地,更添加一道火辣的风景。艺术家通过对朝天椒直观的艺术表现方式,把它放大到三米。直观的方式使老百姓对朝天椒水泥雕塑会产生一种欣喜的感情,使他们为家乡的特产骄傲,这种骄傲被放大被做成户外雕塑永久陈列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符号。这样通过对一株植物的塑造,产生了人文和地域交织共鸣的情感符号。朝天椒水泥雕塑和田里的辣椒融为一体,成为当地作为辣椒基地的标志。辣椒雕塑不单单是一个标志雕塑,同时还有互动功能,当春暖花开,游人到此,小朋友可把水泥雕塑辣椒叶当做滑滑梯,在雕塑辣椒下嬉戏,让孩子体验大自然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可互动的装置艺术。
《红彤彤的朝天椒》在创作中
村民在朝天椒旁边玩耍合影在发布会中,策展人贾方舟介绍,在乡村和田野中举办艺术展需要考虑到村民们是否可以接受,“当代艺术本与乡村无缘,村民们更难以理解艺术家的所作所为。而当我们用这些陌生的艺术和陌生的表达方式,完全有可能搭建起从都市通往乡村的文化桥梁。从一开始就让村民与新的文化形式结缘,通过互动和直接参与让村民开始理解和接受这些陌生的艺术,并非没有可能。”贾方舟说。而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这样一场田野艺术展的举办的确像是村民的节日,开幕仪式上,村民们纷纷到艺术品旁边拍照玩耍,当地村民用簸箕装满五谷杂粮赠送给艺术家,并希望这些艺术作品能够永久留在当地。另外,活动也举办了村民们喜闻乐见的舞龙表演、点彩烟,非遗文创专区有各种各样的当地农产品和文创产品供来观展的游客们购买和体验……
田野艺术展的举办像是村民的节日。
当地村民
当地村民用簸箕装满五谷杂粮赠送给艺术家,希望这些艺术作品能够永久留在当地。红土地上生长的当代艺术自贡荣县乐德镇天宫庙村的这片土地最大的特色就是红色土壤,因而有了展览中“红土地”这个主题,现场多位艺术家的作品都以红色来作为主色调。
如邓乐的《一万年前的红岩坡》,作品所在的地方在地图上的地名叫“红岩坡”。但红岩坡只剩下几块碎石,时间把有楞有角的岩石变成了红土。艺术家用耐候钢复原红土地一万年的前世。可能再过一万年,雕塑与红岩坡一样会变成红土,成为乐徳红土地的后世。雕塑的铁氧化后会使土壤变得更红。艺术家始终坚持公共艺术在地性创作,融于本土的人文与历史时空之中,所以二度现场考察完成了作品的构思。
邱广平的作品是《红土地美术馆》,他介绍:“红土的颜色像极了西方美术馆的展墙颜色,用农村传统建房的夯土工艺做三面红墙,墙上分别开了一到两个取景框,内壁贴上镜面玻璃(反射天空或地面),再装上油画画框,看起来就好像是墙上挂了一幅风景油画。观众站在墙的前面拍照留影,也可以在墙的后面的框里拍照,形成画中的人物,作品与观众发生互动关系,三面墙在山丘之上形成围合之势,必然迎来观众打卡留念。”
“红土地美术馆”借三面墙来抛砖引玉,其最大意义在于艺术家对这片土地给予了深切的期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有更多的艺术创作者参与进来,让红土地真正能够生长出一股文化艺术的新生力量,艺术在这里生根发芽,带动老百姓的生活向前发展。
邱广平《红土地美术馆》赵瑞的作品《辣道》有感于乐德镇盛产辣椒,也是当地主要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作品选取辣椒的不同形态和不同色泽,采用肌理创作语言表达,呈现出与红土地浑然一体的艺术形式。
赵瑞《辣道》
艺术家杨礼杰的《四季·风》,用农用鼓风车形成一个一环赵彦青作品是《丰收的喜悦》。艺术家介绍,“南瓜”“毛毛虫”“鸟”以及“人”是敌对和共生的关系,几个形象结合在一起,既对立又和谐,人是生物链中的王者,应该尊重自然的法则,而不能强行利用手中的霸权去破坏生物链,保护好生物链,就是保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南瓜”的门和窗是毛毛虫咬出来的洞,预示着和谐生态环境的回归,作品内部空间设定为具有功能属性的现实感“小卖部”,而现实空间“小卖部”的主宰就是人,人收获的食物所换取的金钱,也是大自然生物链的最好馈赠。作品内部空间的墙面用草泥灰做处理,把人带入工业化之前的视觉体验,勾起了人们对儿时农村生活的回忆。
赵彦青《丰收的喜悦》艺术家任宏伟的一件名为《日当午》的作品是由五六百把农具搭建的装置。“因为农具对村民而言很亲切,还有锄头在我们的概念里都是木质的,其实现在还有不锈钢和铁的,都比较有工业感,虽然是属于农民的,但是也可以做一些现代感的转换。我用锄头焊成三个太阳光圈,造型像个收割机。农村正在向新农村迈进,勤劳的汗水与高效的收获。
任宏伟《日当午》
现场也展出一件组委会定制的大白鹅艺术家文豪用木条搭建一个圆形“粮仓”,寓意五谷丰登。他介绍:大地、农田、建筑、人居是“谷仓”形成的语境,搭建后有建筑(谷仓,麦垛)意味的雕塑貌似抽取建筑中的灵魂(骨架)部分,具有视觉审美的功能,律动,通透而有次序感。
艺术家文豪用木条搭建一个圆形“粮仓”
“粮仓”主玛于江、罗宇杰的《种子计划——放心生长》通过动态装置的艺术方法,使得一粒随风萌动生生欲发、欲长的种子,置身于放心生长的生物环境中。此动态装置以种子为生命象征,顺应油菜梯田里气流风向与机械动力学原理的有机结合;在竹编工艺和科学设计的动态交互中,用风动心动的视觉形态,揭示出改善生态环境,将生命放置于生生不息、放心生长的当代社会的美好诉求和艺术理念之中。谷德昊《土地的力量》表现了耕牛与农民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这种世世代代沿袭的农耕文明,体现了牛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密切联系。通过不同木材的拼接组合,以呈现出乡村土地般厚重的视觉受。“牛”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敢于拼搏,开拓进取,勤劳奉献是牛精神的灵魂与本质。作为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之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弘扬“牛精神”。
谷德昊《土地的力量》(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