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出来的幸福生活

2023/6/8 来源:不详

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新房,一条条通户的硬化路,一块块各展俏姿的草坪、花圃,一项项谋生的新本领,一张张脸上的获得感……这是记者在龙陵县移民新村釆访时,看到的新景象。

年伊始,龙陵县实施了总投资14.3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界定了42个移民安置点,安置移民户人。截至年末,移民已全部入住,实现了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过上了好日子。

“不搬迁,永远睡不了安稳觉”

走在龙山镇杨梅山村放马场移民新村整洁宽敞的村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诗情画意的美景。

“在老家时,每到雨季都担心山体滑坡,冲毁住房,成天提心吊胆,不搬迁,永远睡不了安稳觉。但是故乡难舍,家园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总是舍不得我家的那点土地和老屋,真的是不愿搬走啊!”移民段朝兴年过80的老父亲说。“以前是父亲最纠结和抵触,现在他嘴里虽然还念叨着老屋,可心里早就认可了搬迁。以前在老家,父亲总是腰疼,只能山上找点草药或找村医开点止疼药,因为下山瞧病实在不方便。搬到放马场紧挨村委会到县城5公里水泥公路,看病购物卖点农特产品都方便了,还是搬下来好。”段朝兴告诉记者。

以前的环境居住难,村里的贫困户大多环山而居,居住在土(坯)木结构的危屋里,每逢下雨,山体随时可能垮塌。行路难,一条简易公路晴通雨阻,进入雨季农特产品运不出去,只有人背马驮。饮水难,很多人家用水要到一公里外的山洼水塘挑水,地形险恶路难行,对缺劳力户困难更大。

放马场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集中安置。遭到山体滑坡威胁的何家寨、秧草洼自然村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人,整体搬迁到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放马场定居定耕。水、电、路、网、排污管道、污水处理氧化池、文体活动场等公益设施由政府统建,每户宅基地平方米,砖混、砖木两种房屋结构,一户一院一正一厢一卫户型,同时规划了养殖小区给移民户发展养殖业,实现人畜分离。工程于年12月开工建设,村民年末全部入住。

“我家这栋砖木结构的楼房和砖混结构的厢房除政府补助资金外,自筹了8万多元就建成了,木料是自留山上砍的,节省了不少钱呢。修建了卫生间,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添置了新款家用电器和摩托车,好日子刚开始哩。”村民段家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如今,他们对未来有了新的规划。“现在来杨梅山游玩的人多了,咱瞄准游客的后备箱,种植了80多棵椿头苞、香椿、刷把菜,在林间养殖70多只土鸡、10多头黄山羊,城里人就好野生纯天然这一口,每到野菜上市时节,城里人到我家买野菜、土鸡,在家就把钱赚了。儿子儿媳到县城开了一家早餐店收入不错,正准备扩大经营呢。”

杨梅山村“两委”实施了组有一个主导产业、户有一个致富门路、劳动力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的“三个一”工程,实现“一户农户一群畜、一座万元山、一个经济园、一个劳动力在外务工”的目标,使群众种地有“奔头”、务工有“靠山”、收入有“来路”,挣得到钞票,看得到希望。

“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去年9月,唐双凤一家搬进盼望已久的新家——碧寨乡澡塘移民新村占地平方米一正一厢砖木结构的新房,明亮的客厅,宽敞的小院,干净的居住环境,让唐双凤夫妇笑得合不拢嘴,她紧紧搂住9岁病瘫的女儿说:“乖乖,医院看病就方便了,就不用背着你走大半天的山路了,真是托共产党的福。”

唐双凤的老家梨树寨是出了名的穷山村,距碧寨坝8公里,只有一条简易公路与山外相连。寨里30多户人家,有的住在半山腰上,有的住在山洼里。唐双凤家此前就住在半山腰,全寨搬迁到澡塘新村。唐双凤一家4口人,丈夫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儿子上初二住校,小女儿从小就瘫痪,每隔几天就要到乡卫生院看病拿药。“在山里住的时候,山路难走,弯弯曲曲的,雨天泥裹脚,晴天土磕脚,背着女儿下山看病,出去一趟都很难。现在新村就在集镇边看病就医方便了,我女儿的家庭签约医生按时送医上门,咱赶上了好世道。”唐双凤说,“我老公农忙时回老家种地,农闲在集镇打工,有时候一个月的收入是原来一年的收入。”

从偏僻闭塞的小山村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移民新村,从土坯房住进砖木、钢混结构的小宅院,仿佛在一夜之间,这个小山村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龙陵县各移民安置点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富余劳动力创业能力等培训,着力提高群众发展能力,依靠科技增强致富能力。两年来,共举办种养加、电商、餐饮等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班余场次,培训农(移)民2.2万余人次,获证率达95%。

麦子坪村移民余金朝在政府资助下在滨冮小镇移民安置点购买了一套平方米的套间房,地板、墙面、卫生间装修精致,添置了液晶彩电、音响、沙发等,与城里人的生活并无两样。年过60的余金朝和儿子分别参加了养羊、铁艺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班,结业后老余当上了“羊倌”,养殖黄山羊40多只,儿子从事铁艺加工制作钢架房,儿媳到集市摆了个凉粉摊,老伴打理家务接送上小学的两个孙子,人人有事干,家庭收入稳定。“党的政策好,更要加把劲,把日子过得更好。”余金朝信心满满地说。

“新家园里团结共融奔小康”

宁馨小区是勐糯镇实施的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程,将居住环境恶劣的从岗、沟心寨两村的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勐糯集镇规划区定居定耕,享受集镇资源。移民依托集镇发展种养加工商贸业,有了稳定的收入。

“我叫赵明玉,今年65岁了,老家在刺竹洼。”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明玉和记者拉起了家常,“原来在山上,出门便爬坡,吃粮靠肩驮。过的是种粮为饱肚,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巴钱的日子。住地分散,除了家里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每天晚上天一黑就上床睡觉,那种日子真的是难熬。”

赵明玉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在政府扶持下购买了一套平方米的单元房,全家三代同堂5口人,儿子儿媳在一家民营企业打工有了稳定的收入,两个孙子上小学,自己每月有几十元的养老金,儿孙孝顺,家庭和睦。“我妈每天有三个快乐驿站,早上到广场上做健身操是第一个‘快乐驿站’,白天到文体活动室找乐子是第二个‘快乐驿站’,晚上和‘广场舞大妈’跳广场舞是第三个‘快乐驿站’,咱们的业余生活不比城里差。”赵明玉的儿子笑着告诉记者。

小区负责人陈满贵介绍:宁馨小区的移民户主要来自勐糯镇的两个村,还有平达、碧寨、镇安等乡镇迁入的。消除地域隔阂,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让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群体和集镇生活中,在新家园里团结共融奔小康。民主选举了楼道长,制定了居民公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居民议事会,参与小区民主管理;成立了30多人的业余文体活动队,坚持长年开展活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在小区开通了“”十户联防、QQ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4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