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换种为农民增收45亿元遵义这家单位

2023/3/20 来源:不详

潜心多年的农业科研成果,如何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服务农业?在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一条"技术股+现金股"的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之路,不仅激活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以该院研究的辣椒新品种为例,其实施的辣椒"换种工程",就为椒农增收约4.亿元。

大胆改革90%收益归科研团队

初秋,在贵州辣椒主产区遵义,各地辣椒红得喜人,并陆续进入采收期。椒农种植的不少辣椒,其种子正是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遵义市农科院")科研人员研究的新品种。

据测算,通过实施"换种工程"种下的辣椒,因产量高、品质好,能让农民卖个好价钱,每亩可增收元左右。

辣椒"换种工程",让百姓增收,正是遵义市农科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果之一。年,遵义市农科院被省科技厅列为省领导领衔推进的"技术股与现金股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改革试点示范"四家试点单位之一,并于当年全面启动"技术股+现金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据介绍,长期以来,受体制机制限制,科研成果在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突破的"关隘"。年8月,在被列为改革试点单位后,遵义市农科院深入推进"技术股+现金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让科研成果落地成金。

遵义市农科院科研处处长罗勇说,科研工作是一项见效慢、投资大的工作。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投入获得的科技成果,往往产权是国家单位的,转化获得的收益,科研团队难以得到利益分配或者分配过低,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收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改革中,农科院将科研人员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提高至70%,科研团队奖励资金、科研团队后续研发基金、单位研发基金按7:2:1进行分配。"实际上相当于按照9:1进行分配,即科研团队占90%,单位占10%。"罗勇说,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方案出台后,收益的大部分归主要科研人员,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

同时,单位鼓励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与企业合作转化开发,将科研成果折价入股企业;鼓励科研人员以现金入股企业、鼓励创办、领办企业,兼职服务企业,脱产服务企业。

激发活力科研成果与农民收益"双赢"

在政策支持及经济效益吸引下,该院一批科研人员大胆参与改革。该院辣椒研究所科技人员余常水,以现金万元的方式入股当地某公司,占比股份20%,每年从公司获取相应股份的收益。

辣椒研究所副所长田浩说,在政策出台后,团队敢于探索,立即成立了遵义骄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为遵义"换种工程"提供"骄阳6号"种子2.1万亩,团队挖到"第一桶金",获利10多万元。今年,公司扩大规模,加快新品种推广力度,为遵义市换种工程提供了"朝天椒6号"、"朝天椒8号"、"骄阳6号"种子7万亩,预计将为椒农增收万元左右。

改革的激励作用逐步显现。自年以来,该院领办兴办企业和脱产服务企业的科技人员已有5个团队20余人,科研人员还在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科技项目40余项,申请专利20余项,申请新品种登记7个,建设品种选育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11个余亩。

罗勇说,通过"技术股+现金股"改革试点工作,该院大力促进了科研成果落地。以辣椒为例,该院先后共计向遵义市政府推进"换种工程"50余万亩,占辣椒"换种工程"用种的80%,累计产生社会效益30.5亿元,为椒农增收约4.亿元。

在其他产业方面,遵义市农科院中药材科研团队和花椒科研团队,分别以自己创办的遵义申未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入股的遵义椒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培育万余株地道中药材山银花优质种苗和万株遵义茵红椒(本土红花椒),为全市发展2万亩山银花和1.3万亩花椒种植基地提供种苗保障。

贵阳晚报+/ZAKER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黄宝华

编辑柴潇蕾/编审李枫/签发安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