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育种专家于松昌昨晚抵达长沙缅怀袁隆平

2025/3/30 来源:不详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28.html
资料图片年3月,袁隆平(右)和于松昌(左)合影。资料图片从5月22日15时起,南阳育种专家于松昌一直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不思茶饭,一说话便哽咽不止。那天15时左右,65岁的他终于联系上袁隆平家里的工作人员,证实了“袁老在13时7分逝世”的消息。5月23日上午,他不顾家人劝阻,独自从方城家中赶到漯河,乘坐T次列车,熬了8个多小时,终于在21时10分踏上长沙的大地。拨通记者电话,于松昌沙哑着说:“即使见不上一面,我也在长沙陪陪袁老——”一个南阳育种界的“土专家”,缘何对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有如此深厚的眷恋呢?见面于松昌:“育种当学袁隆平”认识于松昌的人都知道,南阳这个土生土长的农业专家是一位“永不倦怠的追梦人”。他本是方城县赵河镇王岗村农民,年开始钻研育种,年开始到海南加代育种。在海南那么多年,于松昌听过太多袁隆平的事迹,却一直未见其本人。第一次见到袁隆平,于松昌现在还记忆犹新:年12月,三亚警备区农场举办50周年庆典,海口市和三亚艺术团进行慰问演出。当演员们走下舞台献花时,于松昌才知道,袁隆平就坐在第一排。“我心怦怦地跳”,坐在最后一排的于松昌随即拥到前排,看到了“跟我一样‘老土’的农民科学家”——为国家水稻事业作出那么大贡献,原来是一位很朴实的老人,跟农民一个样。“育种当学袁隆平!”从那时起,于松昌暗暗下决心,跟着袁隆平,深耕育种业!从此,于松昌更加坚定了自己育种的决心。近半个世纪的精心育种,于松昌从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变成两鬓斑白的老人,但始终不改其育种的初衷。他培育出无架豆角、三系配套朝天椒和十几个高产抗病抗倒伏玉米新品种,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作“方城袁隆平”,也被赋予了很多光环——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优秀人物“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感动南阳人物”等荣誉称号。合影袁隆平:“杂交辣椒不简单”为民奋斗的人,总有剪不断的缘!随着育种事业的发展,于松昌在三亚农场的试验田,与袁隆平院士试验田仅隔了两块地,相距三四百米。从此,他们二人的交集便多了起来。年春节刚过,于松昌在实验室门口碰到了散步到此的袁隆平。当知道于松昌是搞辣椒和玉米育种时,袁隆平很感兴趣:“搞到哪一步了?”于松昌回答:“辣椒搞到三系杂交,成功啦!”袁隆平很乐意跟这个执着的同行交流,他肯定于松昌“杂交辣椒搞得不赖,特别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还对玉米杂交给予了技术指导。年3月,于松昌前往老专家办公室请教技术。那天,袁隆平心情特别好,拉着于松昌,“拍张照,留个纪念吧”。之后,袁隆平向身边工作人员介绍说,“老于搞的三系杂交辣椒不简单哩!”5次会面,4次合影,于松昌没想到年那次聊天竟成了最后一次。那天晚上,袁隆平观看排球赛时碰到于松昌,立刻又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育种,“一定要想农民心里想的,要做百姓想让我们做的”。这么多年,袁隆平在海南吃的辣椒,是从于松昌试验田采摘的。因为这个,一来二去,于松昌跟袁隆平身边的工作人员特别熟稔。每一次,袁家来摘辣椒吃,人家也不会空着手,要么是释伽水果、火龙果,要么是进口咖啡,还有各种茶叶等。年3月7日上午,袁隆平为于松昌的先进事迹片挥毫题词——“勉松昌、吉林:精心育种造福农民”。吉林,是于松昌的助手。哀悼于松昌:“继承袁老遗志”今年5月22日上午,于松昌在方城家中忙碌。听说“袁老逝世”,他第一时间与袁隆平身边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得知“医院抢救”,顿时长出一口气。谁料,下午再通电话时,于松昌得到确切信息说,“袁老确实走了——”在方城煎熬了一夜,于松昌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赶到长沙。5月23日19时43分,列车快到岳阳。于松昌给记者发来信息:“我想给袁老说,累了一辈子,您安息吧!我要继承您的遗志,遵照您的嘱托——精心育种,造福农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育种育到农民的心坎上!”于松昌说,南阳这片大地,袁隆平也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