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辣门女将,拼命三娘天眼新闻

2024/12/22 来源:不详

你看!这就是青枯病,茎叶青绿、萎蔫,迅速枯死,对辣椒的危害特别大。7月16日,在湄潭县西河镇石桥坎辣椒基地,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研究员杨红愁眉不展。

西河镇位于湄潭县北端,东接凤冈,西界绥阳,北邻正安,地形复杂,天气多变。   不晓得要看哪里的天气预报。椒农抱怨最近雨水太多,诱发了多种病害,防不胜防。   杨红嘱咐:挖好排水沟,雨后及时排尽水、辣椒病虫害要及时防治。

时值盛夏,辣椒逐步进入采收期,加强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十分重要。   连日来,杨红一直在位于新蒲新区的辣椒育种基地,和周边几个县的辣椒种植基地之间奔忙。一边搞科研,一边做指导。作风雷厉,两个男助手疾呼跟不上。   清晨,一身运动服,杨红驱车奔袭百余公里,到湄潭县西河镇和正安县谢坝仡佬族苗族乡,下地指导辣椒栽培及病虫害技术。往返只用了一早上的时间。   中午1点,杨红催促助手尽快安排午饭。简单用餐之后,顾不上休息,马上进基地授粉,难得天晴,必须抓紧时间。   宽沿草帽、长袖防晒服……尽管全副武装,但长期的田间工作,还是把她的皮肤晒得黝黑。   没办法,做农业就是这样,越热越要干,越晒越要干。

她们的工作主要有三块: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高效采摘技术研究。   在田间,记者永远跟不上杨红的脚步。顷刻间,她一手捏住花萼,另一只手熟练地将花粉授到雌蕊柱头上,并用笔在紧邻花梗的叶片后记下编号。   这种人工授粉方法我们还申请了专利哩。等辣椒结果了,再把编号誊到果子上。杨红告诉记者,贵州本地辣椒品质上乘,但普遍存在抗性差、产量低的特点。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贵州要打造辣椒强省,就要在保持本地辣椒品种品质优势的同时,综合外地辣椒品种丰产、高抗的优势,培育出兼具优质、高抗、高产的优良品种。   换种工程应运而生。

取长补短,强强联合!杨红团队就此开展了长期的研究,成果丰硕。年以来,先后选育优良辣椒品种20余个。黔辣10号(遵义朝天椒3号)年成为遵义市换种工程品种之一。   其中,黔辣10号(遵义朝天椒3号)入选第4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20个优秀辣椒品种。   辣椒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投入占成本的百分之六七十。要提高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就要降低种植和采摘两个主要用工环节的成本。杨红团队在这两个环节下足了功夫。   种植环节,推广辣椒移栽机械打孔定植、辣椒喷雾器点灌施肥等技术,相比传统种植,这些技术的推广,不但降低了辣椒的种植成本而且提高了辣椒的生长势和抗倒伏能力。   我们研究发现定植孔深15-20cm,能让辣椒根部的土壤温度保持在适宜生长的20℃到30℃之间。这样一来,辣椒苗存活率高,缓苗快,能早开花,早挂果,并能提高抗旱抗倒伏能力而且产量高。   相比传统的人工种植,机械化种植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促进增产增收。   采摘环节,除选育高效采收品种外,可推机械化采摘,为规模化种植和工业化加工打牢基础。

今年,他们又有了新的绝招--脱柄采摘。   辣椒脱柄下树,省去了后期的剪把环节,能节约劳动力成本。杨红用手轻轻一掰,四五个脱柄的辣椒便留在了手上,传统带柄采摘,只能一个一个地摘,而脱柄采摘可以一次摘多个,速度更快。簇生椒的采摘更能体现这个优势。   这两个环节,又和育种工作密不可分--选育适宜机采和脱柄采摘的品种。   开花授粉,成熟采摘。春华秋实,一手掌握。   杨红是千万科研专家服务产业的一个缩影。他们成长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获于土地,他们与这片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研,便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品种好,才能种得好;种得好,品质才会好;品质好,才能赢得市场好;市场好,才有效益好……

如今,贵州打造辣椒强省步履坚定,辣椒换种工程正如火如荼。以杨红为代表的辣椒科研人员扎根土地,悉心专研,选育出越来越多抗性强、适应广、产量高、品质优的辣椒新品种,为贵州辣椒产业提质升级寻找最强芯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金忠秀

王维维

编辑唐怒娇梁圣

编审刘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