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种源为芯丰收在望

2023/6/10 来源:不详

玉米、马铃薯等种子产业迎来丰收;作为三大国家级种业大省,我们能为丰收做出怎样的甘肃贡献?

金秋时节,又是一年丰收时,河西走廊的玉米、定西的马铃薯、天水的航天种子都迎来了丰收季。全面推进种业振兴是“国之大者”,建设种业强省是“省之大事”。今天的节目我们将通过5G视频连线形式,就丰收和育种的话题和定西、高台、天水的记者以及部分科研及农业部门负责人连线。

张掖:万亩玉米种子迎丰收

在理想的“玉米种子生产车间”和“天然的种子贮藏仓库”——甘肃张掖,一分钟产出玉米种子公斤,可种植面积约亩。今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6亿多亩,其中一半的玉米种子产自张掖。

年“张掖玉米种子”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国内唯一的农作物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7月,张掖市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被认定为国家育制种基地县。今年,张掖市落实玉米制种面积.48万亩,占全国万亩的34.7%、全省万亩的72%,其中落实国家安排的6.66万亩生物玉米制种,全市产种量预计达5亿公斤,供种量可达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50%。

主持人李文林:金秋时节,张掖制种玉米迎来丰收季,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高台制种玉米的收获情况。

高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朱琳:我现在是在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前进村张国勤家的制种玉米制种基地,在我身后,几台大型玉米收割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大片制种玉米应声倒下,成熟的玉米棒被收进了收割机的粮仓里。接下来请当地的农户张国勤给我们介绍一下情况。

骆驼城镇前进村村民张国勤:今年的制种玉米产量和品质都比往年好,我们和制种公司签订的亩保底价是元,收入还是很不错。而且现在机械化收割,从人力物力和经济上都省了不少。

高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朱琳: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绿洲与沙漠、戈壁相间,具有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天然隔离条件,是制种产业发展的黄金地带和种子生产的“天然车间”,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主持人李文林:河西走廊发展制种玉米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接下来请高台县良种繁育中心主任罗黎晨就今年制种玉米目前的种植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做一个介绍。

高台县良种繁育中心主任罗黎晨:现在全县参与制种产业的农户约1.7万多户、4.1万多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因制种收入元左右,种子产业已成为高台县产业化程度最高、种植面积最大的“订单农业”。全县玉米制种面积连续10年稳定在10万亩以上,年均产值4.1亿元,产量4.5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和5.25%,杂交玉米种子基地“国家队”的地位更加巩固。

主持人李文林:种子是丰收的希望,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下面我们请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给我们讲解一下玉米的制种情况。

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张吉龙:现在我们公司主要从事玉米良种的培育、生产、种植和销售,是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建成了以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研发中心为平台,以甘肃、贵州、河南、海南等综合试验站为科研基地的商业化育种科研体系和模式,自主选育玉米品种11个,研发的隆丰、隆丰9号、隆丰、隆丰等品种,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份年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年落实玉米制种1.9万亩,预期实现营业收入万元。

定西马铃薯:致富薯种业薯

在全国马铃薯种植的最佳适宜区甘肃定西,马铃薯不仅能为每个种植户增加收入三千元,还能为国家种业强国做贡献。

这个拥有平方米组培室、6万多平方米温网室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每年不仅能够生产组培苗万株,原种1.1亿粒,而且利用“一草三膜”的栽培技术,使播种时间和上市时间都提前了两个多月,马铃薯6月早上市填补了巨大的市场空白。去年,定西市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多亿元,农民人均产业纯收入近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定西马铃薯产业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主持人李文林:马铃薯在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当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马铃薯的制种过程。我们要连线的是定西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张含华。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含华:我现在是在位于定西市的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接下来我们就跟随镜头,一起去该公司的马铃薯组培室,来看一看马铃薯育种的过程。这家公司是集马铃薯新品种研发、种薯繁育推广及马铃薯精深加工、“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接下来我们跟随技术人员李永兴的脚步来了解一下马铃薯的制种过程。

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永兴: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我们组培苗的接种过程,因为马铃薯根据它的品种特性,常年种植会产生品种退化,所以我们为了恢复它本来的性状,让它高产、抗病、耐旱。所以我们一般采用茎尖剥离技术,我们会在大田选择优良植株,检测合格后在我们平方米的组培中心,进行大面积的快繁。

天水:全国唯一的“航天育种基因库”

在我省天水的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科技人员借助发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神舟飞船搭载农作物种子,利用太空诱变丰富育种材料,经过20多年航天育种科研创新,已育成玉米、小麦、牧草及各种蔬菜共多份优异种质材料,占到全国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农作物新品种的40%左右,成为全国唯一的“航天育种基因库”——种质资源库。

主持人李文林:在天水的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育种人更是将育种技术发挥到了极致。接下来我们连线天水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郑添冰。

天水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郑添冰:我现在是在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中滩镇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这里是中科院、空间院确定为西部唯一一家合作的航天育种基地。其航天育种技术水平、成果数量、产业化程度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主持人李文林:接下来我们请航天育种基地的技术人员来分享一下育种的流程和近年来的创新和成效。

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建华:我们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甘肃省航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单位,主要从事航天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制种、推广以及产业化开发工作,主要是围绕航天育种进行新品种选育和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一般我们选择一些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或育成的自交系进行航天搭载、太空诱变,期望改良这些种质性状,能够运用到农业产生产。航天搭载、太空诱变只是新品种育种最前端的一部分工作,此后大量的工作要在地面田间完成。

一般情况下,太空诱变处理后育成一个自交系,需要至少4代以上选育时间,之后利用这个自交系再配制杂交组合配置。我们公司通过对航天育种技术集成、优化和创新,育成了辣椒品种7个、茄子品种1个和玉米品种3个,通过了国家品种登记和甘肃省品种审定,这些品种已经在甘肃省内和省外一些适宜区域进行了推广种植。在我右边的这一颗,就是我们的航辣一号,它是通过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国内首个专用于提取辣椒素的高辣度辣椒新品种。它的辣度高达20万史高维尔,而像我们常见的小米辣、朝天椒的辣度大约在3到7万史高维尔。航辣一号的适应性非常广,主要在甘肃、内蒙古、新疆、云南、贵州等地推广种植。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立足现有制种产业优势,抢抓国家把甘肃列为全国三大种业基地的机遇,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选育培育,围绕打造国家级种业基地目标,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

来源: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