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麦39栽培管理技术
2022/9/19 来源:不详1 适宜种植地区
漯麦39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的部分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江苏省北部地区、安徽省北部地区种植。?
2 精细整地
为实现漯麦39高产,需提前将土地整理好,尽量做到“细、深、实、平”。“细”即要看准时机进行耙地,土地不能太湿,否则易造成土壤凝集、不易耙碎;太干则容易影响土壤墒情,出现播种后麦苗出不齐的现象,既要将明暗硬块耙碎,又要保持好土壤墒情。“深”即深耕土壤25cm以上,打破犁底层,将上面的各种杂草和秸秆尽量压到土层25cm以下,以起到发酵和抑菌的作用。“实”即不漏耕不漏耙,以土壤上松下实为标准。“平”即耕地前先进行灭茬,使耕地平整,以便于耕地时能及时找平,从而便于播种小麦。做好小麦播种前的土地精细化整理极为重要,是保证小麦一播全苗的重要环节。为保障土壤肥力,可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适量添加秸秆腐熟剂,能够高效、快速地使秸秆腐熟,同时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继而起到增产的作用,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因此,需要在耕种前将秸秆进行灭茬和粉碎,深耕还田。此外,对所耕种地块进行精细化整理,不仅有利于后期小麦的灌溉,还有利于抑制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保证小麦的茁壮生长。为推动农业健康发展,要大力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利于漯麦39实现高产、稳产。?
3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对小麦种子进行精选,以保障小麦种子的精度和纯度;还要进行发芽率试验,测试小麦种子发芽情况;并做好小麦种子的处理工作,以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前10d将小麦种子在阳光下连续晾晒两三天,使其表皮干燥,增加其透气性,有利于提高其发芽率,增强发芽势。同时,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种子用途、病虫害防治等要求,用不同配方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有效预防后期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并减少小麦各生长阶段的倒伏。?
4 科学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适期播种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热资源,促进小麦生长,达到壮苗的目的,还有利于减少小麦越冬冻害的发生,提高小麦产量。如果小麦过早播种,就会出现贪长、旺长现象,不利于小麦越冬并容易发生严重的冻害;如果小麦播种太晚,就会出现弱苗、死苗,导致小麦群体质量上不去,抗寒性差,不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漯麦39适播期为10月10—20日,一般播种后六七天出苗。二是进行精量播钟,以利于小麦群体达到合理布局的效果,使小麦抗倒伏能力、抗干热风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加快小麦两极分化的速度,有效减少后期病穗和弱穗数量,从而提高小麦产量。漯麦39适播期内播种量为~kg/hm2。但由于漯麦39的抗倒伏能力中等,所以应适当降低播种密度,进而减少无效分蘖。漯麦39对肥水没有过高的要求,属于氮高效利用的品种,其自身调节能力较强,分蘖力较强,故而不宜也不需要提供高水肥的条件。但漯麦39播期不宜过晚,应尽量避开春季的倒春寒;晚播田块应适当增加播量,播期每推迟2d,播种量增加7.5kg/hm2。?
5 精细播种
一是采用机械化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3cm左右,有利于小麦出苗,播种深浅要一致,播种过程要做到播速均匀、播量计算精确、不浪费种子、不重复播种及不漏播,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等现象。二是播种前要查看土壤墒情,如地块严重缺墒,应浇足水,确保底墒充足后才能播种,力争达到一播全苗的标准。三是播种后,要及时进行镇压,确保小麦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提高小麦苗期的抗旱、耐寒能力,促使苗齐、苗壮生长。?
6 水肥管理
科学施肥不仅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污染。漯麦39最适宜的施肥期在返青期—起身期和起身期—拔节期,这两时期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促弱转壮,施肥时要把握以下要点。一是小麦返青后要及时松土浇水,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墒情,有利于促进小麦苗返青拔节。二是及时追肥,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冬前茎蘖数进行追肥。冬前每m2茎蘖数有60万~80万的地块,每m2应追施尿素10~13kg,达到每m2冬前茎蘖数80万以上的旺苗地块,返青期应采取镇压或深锄的措施来控制小麦旺长;起身初期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小麦旺长;拔节中后期每m2可追施尿素10~15kg;抽穗扬花期一般每m2追施尿素不超过5kg;灌浆期通过追加叶面肥,提高小麦籽粒千粒质量。同时应注意,播种后要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