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辛勤汗水浇开幸福之花天眼新闻
2024/12/22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http://www.bdfyy999.com/bdf/SpecialList.asp
数说丰收 年,台江县水稻种植面积达8.7万亩,现水稻已经进入收获期,将在10月中旬前完成收割,预计收成4.01万吨,稻田综合种养稻花鱼万斤。 截至目前,台江县产蜜50吨,产值达万元。养蜂项目覆盖贫困户户人,年分红每户元至元左右。同时,全县各食用菌基地菌棒共有万棒,产量1.2万吨左右。
九月,风是清凉的,天空是湛蓝的,大地是金黄的。这是大地回馈农人辛勤耕耘的季节,台江县老屯乡、南宫镇、方召镇等乡镇(街道)的稻谷、菌菇、辣椒和蜂蜜等产业陆续开始采收,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人们脸上。 喜悦的背后是台江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今年以来,台江县农业产业发展围绕全省12大重点产业、全州10大重点产业,结合全县产业布局规划,主要发展食用菌、蔬菜、生态渔业等,并逐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稻鱼丰收农家乐 秋收时节,稻穗飘香,阳光下金色的稻田显得格外耀眼,又是一年丰收季。在台江县老屯乡皆蒿村的稻田里,金黄的稻浪随风翻滚,皆蒿村3组村民吴通学正忙着拿稻穗在机器里翻滚。 与此同时,台江县南宫镇交密村的打谷机也在嗡嗡作响,饱满的稻穗不停地滚入机仓,粉碎的秸秆则从机器尾部不断流出。“我们搞生态种植养殖,今年老百姓收入是非常好的,这个生态米能卖到3块钱一斤。”南宫镇交密村党支部书记邰秀斌说。 交密村自然资源丰富,翁密河穿境而过,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不仅能种出口感香糯的大米,还能在稻田里养出品质优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稻花鱼。
五彩米丰收。刘开福 摄
稻养鱼,鱼养稻。据了解,引鱼入田可以利用养殖的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微生物,鱼产生的粪便又可以成为稻谷的肥料,实现了农药“零使用”,既保障出产稻米的质量,又增加稻田的附加值,带来了鱼稻双收。 邰秀斌说:“我们村主要以养殖生态鱼为主,今年有1万多斤的生态鱼,一斤能卖到30块钱,很畅销。” 为将绿色农特产品卖出去,帮扶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将电商团队搬到了村里。今年5月20日还邀请到贵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刘雷、校长赵普,在交宫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直播带货。 “直播这种方式能让消费者看到真实的‘品质’,十分‘吸粉’,仅半小时就实现销售额11.3万元。”邰秀斌表示,现在只卖了稻花鱼,大米还只能预售,但没想到稻谷才刚开始收割,就已经陆续接到了订单。
农用机械抢收稻米。刘开福 摄近年来,台江县充分利用辖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积极探索“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功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切实让贫困农民“保住米袋子,丰富菜篮子,充实皮夹子”。 据了解,年台江县水稻种植面积达8.7万亩,目前水稻已经陆续进入收获期,将在10月中旬前完成收割,预计收成4.01万吨,稻田综合种养稻花鱼万斤。
菌菇丰收口袋富 初秋的早晨已有一丝丝凉意,但在方召镇巫梭村的食用菌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着采菇、搬运,一派热火朝天景象。“这几天,村里合作社的39个食用菌大棚都在采菇,出菇量高,现在的香菇都是一级菇,非常受欢迎。”台江县方召镇巫梭村的党支部书记李光军说。 两年前,方召镇巫梭村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将食用菌项目落地于此,但由于初次栽培香菇的村民没有技术和经验,从下种到采收屡屡碰壁。
台江县阳芳村排内食用菌基地,一名工人正在采摘香菇。刘开福摄为了将食用菌产业做好,李光军带着巫梭村两委班子四处取经,先后两次到福建古田县有栽培食用菌技术的基地进行学习。“我们第一次去是学习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第二次去则干脆直接把技术人才带回了村。”李光军不好意思地说。 技术人员来村里指导后,巫梭村的菌子长得一天比一天好。为了将食用菌产业做活做强,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村级产业,以党社联建推动产业振兴,村社合一走向乡村振兴。 去年,巫梭村的食用菌产业已成规模。村支两委再出新招,将食用菌棚包干到户,菌棒由合作社生产,村民负责后期栽培管理,村支两委负责监督,合作社再以一元一斤的管护费,统一收购,鼓励村民多劳多得。为了提高村民们栽培香菇的积极性,并提高技术增大产量,技术指导员易剑清不仅负责生产、具体管理,还不定期对村民开展培训,增强村民“造血”能力。
台江县阳芳村排内食用菌基地,一名工人展示长势喜人的香菇。刘开福摄
“以前不敢做,就怕没有技术,管理不好还亏本。现在只要我们愿意做,村里的合作社就给我们提供菌棒,还有技术人员给我们指导,出菇了又统一收购,解决了之前的一切难题。”巫梭村11组贫困户邰玉成拿着刚刚摘下来的香菇信心满满地说。以前务工收入只有0多元的邰玉成,在承包15个大棚栽培后,通过技术培训和后期精心管理,第一茬菇就收入了3万多元。
采摘香菇。刘开福摄巫梭村是台江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缩影。台江县为发挥“一县一业”等特色产业脱贫攻坚带动作用,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把发展食用菌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支柱产业。 此外,该县有效整合扶贫资金及土地资源,使食用菌产业从零起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将食用菌做成了大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台江县各食用菌基地菌棒共有万棒,产量1.2万吨左右,已送往市场销往各地。
辣椒丰收日子火 金秋九月,台江县的辣椒已进入丰收期。在南宫镇南宫村苗乡股份经济合作社辣椒示范点,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客商也在忙着收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小辣椒已成为种植户增收的好门路。 今年,南宫镇南宫村作物调减改种辣椒,在南宫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组建了村级经济合作社,形成“支部+合作社+能人”的模式,开创了南宫村辣椒种植示范点。
台江方召辣椒丰收。邰芸 摄
“村里的合作社辣椒种植有亩,主要品种有长线椒和朝天椒,村里面带头种植辣椒,不仅有效带动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满足村民在家就近就业的需要。”南宫村支部书记尹恒说,村民自己种植的大概有多亩,不仅外销,还打算进行深加工,做成农特产品。 南宫村辣椒示范点海拔高,辣椒成熟期较长,进入采摘期后分三批采摘,第一批已经送上市场,目前正在采摘第二批,十月初将完成第三批采摘。据统计,今年合作社种植的辣椒产量总收入预计在35万元左右,除去人工费和前期投入,纯收入有10万元左右。 近年来,台江县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以“十户一体”为载体,积极优化坝区产业结构,村里通过户长引导和鼓励农户按照技能相似、发展意愿相同原则,以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经营管理。
在方召镇反排村,以香辣出名的方召朝天辣又迎来了一年大丰收,满屋挂满了红红的辣椒。张奎摄。同时,全县通过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农业生产上给予技术指导、政策引导,鼓励种植户种植辣椒,加快培育农业现代化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着力打造“万元田”。 “辣椒种植技术简单,管护容易,产品销路广,全村的这个朝天椒市场认可度也很高,深受市场青睐。”方召镇交汪村党支部书记张震说,方召镇由于海拔高,常年气温低,种植的朝天椒以香辣而闻名,在市场上十分紧俏。 方召镇看准市场,大力发展朝天椒产业,年全镇种植亩朝天椒,亩产干辣椒可达余斤,按照每斤干椒30元的收购价格计算,预计收入万元。 如今,辣椒产业已逐渐成为助农增收、促农增效的“大产业”,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今年,台江县计划种植辣椒面积1.9万亩左右,其中,有贫困户辣椒项目扶贫资金.72万元,实施规模面积亩;非贫困户辣椒产业资金万元,实施面积亩。目前,已完成辣椒种植替代低效作物面积亩,枇杷水果基地套种辣椒面积亩,农户自育种植面积亩,现已完成辣椒种植面积亩。
蜂蜜丰收生活甜 眼下正是蜂蜜采收的好季节,台江县施洞镇南哨村养蜂基地又迎来了一个大丰收,基地负责人张昌雄正忙着起板、抖蜂、割蜜、摇蜜…… “现在,我们的养蜂基地共养蜂群群,预计今年能收获0斤蜜,预计产值达15万元。这几年我们积攒了不少老客户,现在的蜂蜜客户基本都是回头客,越干越起劲,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说起返乡养蜂的收获张昌雄感慨万分。 与此同时,台盘乡台盘村的生态养蜂行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养蜂人切实尝到了甜头,殷实的小日子过得比蜜甜。“现在养蜂箱,能摇千把斤蜜,蜜源好的情况下,一年能摇两到三次,预计今年能摇多斤蜜,收入应该能达到60万元。”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党支部书记李正彪说。
台江县施洞镇猫鼻岭村林下养蜂基地群蜂环绕,成群的小蜜蜂嗡嗡作响,养殖户正在查看蜂箱。杨晓波摄近年来,台江县通过蜜蜂产业打造,成立养蜂专班,因势利导,引进中蜂繁殖培训公司,并积极引导施洞镇、方召镇、台盘乡、排羊乡等乡镇农户大力发展蜜蜂养殖,成立了养蜂合作社,以合作社为龙头,使养蜂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让“甜蜜”产业进入家家户户,中蜂养殖变成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走进排羊乡南林村养蜂点,一排排整齐的蜂箱摆放在草丛中,成群的蜜蜂从蜂箱口飞进飞出。“目前共有蜂箱箱,今年10月份准备进行首次收割蜂蜜,预计每箱产蜜4斤,共斤。”南林村副主任毛建说。
台江县的养殖蜂群从年的0群迅速发展到1.5万群,年已产蜂蜜50吨,产值万元,利益联结贫困户0余户。杨晓波摄据了解,等丰收后,该村集体将从收入中拿出70%来分红,分给户农户,贫困户将得到全部覆盖,分红金额每年预计能有3到4万元。 如今,为了让农户们的日子过得更“甜”,台江县主要采取“协会+合作社+企业+养蜂基地+养蜂能人+贫困户”的方式,将全县养蜂户组织起来,推广先进和适宜当地养蜂发展的生产技术。
台江县方召镇巫梭村村民邰忠权正在查看蜂箱。杨晓波 摄 台江县养蜂专班技术负责人龙立炎介绍:“为提升养殖水平,已先后组织蜜蜂养殖技术培训班26次、培训人员余人次,同时,还外引内联,争取多方支持,建立了交流机制,培养出一支本土的专业队伍。” 此外,台江县还充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大力引导推行“生态养蜂”。截至目前,台江县产蜜50吨,产值达万元。全县蜂群群,现有从事养蜂企业3户,其中,蜂产品加工企业2户,可年加工蜂产品吨;合作社25户,养蜂户户。养蜂项目覆盖贫困户户人,年分红每户元至元左右。养蜂产业已经成为台江县林下经济的重点产业,以及助推脱贫攻坚成效好、见效快的产业。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卓檬
通讯员 邰春 刘思思
编辑 余光燕
编审 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