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23/3/18 来源:不详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18日电(邢宝玉杨宏建)今年以来,哈密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同时全方位开辟新的就业门路,最大程度地吸收富余劳动力,让农民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11月16日,伊州区五堡镇双胞儿农民专业合作社果业加工厂正在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加工葡萄干,这些加工包装好的葡萄干将发往上海、广州、河南等地市场。五堡镇是哈密市葡萄、大枣的重要种植基地,生产出的葡萄干、大枣,绿色、有机、糖分高、品质好。年,五堡镇农民阿不都克然木?阿不都热衣木看好这一市场机遇,在五堡镇开办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双胞儿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年,合作社从葡萄管理、收购、加工工作从5月开始到12月结束,全流程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实现家门口增收。
五堡镇博斯坦村2组村民艾克拜?阿布都常年在合作社务工,每年收入约在5万多元。他说,自己在合作社务工已有2个年头,每月工资在元左右,这里离家不远,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到家里,十分喜欢这个工作。经过十年的发展,合作社入社社员达到了户,辐射带动农户多户,随着市场的成熟,合作社收购规模逐渐扩大起来。阿不都克然木?阿不都热衣木告诉记者,今年从9月中旬开始晾晒葡萄,每天加工能力约在吨左右,年生产能力约在吨至0吨,加工好的葡萄干主要发往北京、上海、郑州等全国各地,随着行情好转,计划明年扩大加工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在该合作社不远处,是当地农民买合木提?赛买提开办的红枣加工厂,在厂区内10多名当地农民正在对红枣进行筛选、分选、打包、装箱。“我们今年共收购了多吨红枣,目前已经加工多吨,在红枣加工关键期,可带动当地20多人就业,前来务工农民每天收入在元左右,今年企业利润能达20多万。”买合木提?赛买提说。该村村民热依汗古丽?依力亚孜利用农闲时间前来务工。她说:“自己在这里能干6个多月的活,一年下来也能有3万左右的收入。”近年来,五堡镇依托本地葡萄、大枣等优势产业,按照“产业相同、相对集中、就近组建”的原则,成立了具有一定规模合作社12家,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伊州区大泉湾乡立足区位优势,在产业化发展上大做文章,通过鼓励引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逐步把特色种植培育成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产业。
今年,大泉湾村村民马伟忠种植了亩地的朝天椒,秋收后,他把收获的朝天椒销售到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新疆鑫保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利八十余万元。他高兴地说:“辣椒的收入比棉花收入要高两到三倍,明年计划再扩大种植规模,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新疆鑫保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产品种植、加工企业。该企业落地让村民们的辣椒种植、采收、外销有了坚实的保障。该公司负责人朱芳芳告诉记者,今年,公司投入万资金,购置了辣椒采收、捡把、色选、清杂等生产设备,这些设备可减轻农民辣椒采收负担,增加辣椒品质,提高辣椒效益,同时,也可以带动更多农民从事朝天椒种植,让火红小辣椒铺就村民们红火的致富路。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74家,其中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27.11亿元,营业收入18.01亿元,企业从业人员人。哈密市二届四次全委会报告提出,实施增收致富工程,促进共同富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为农村各项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转变,不仅可以解决农产品卖难、农产品加工增值和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等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走出一条共同富裕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