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三农工作这样干
2023/3/10 来源:不详白癜风最新治疗办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49431.html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金忠秀吴传娟邓钺洁
贵阳市
年,贵阳市完成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9.3%;第一产业增加值.44亿元,同比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同比增长10.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3:1。
年,贵阳市将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以“强省会”行动为主抓手,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围绕“六抓”“五治”,坚定不移“强三农”,实现一产增加值增长6.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建设高标准农田11.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产量40万吨以上,推进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改造中低产果、药、茶基地4万亩,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提高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实现就近就地和输出转移就业4万人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人以上,力争引进全国百强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招商引资20亿元。
遵义市
年,遵义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畜牧渔业总产值达亿元;茶叶出口货值约15亿元;个坝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种植面积(复种)万亩;农产品加工总值达到.6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量达到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年,遵义市将聚焦粮油安全和“菜篮子”保供,着力保障初级农产品供给。聚焦一县一业提质增效延链条,做强“一县一业”首位度产业,推行“多镇一特、数村一品”,形成“5+N”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开展“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推动每个县打造1个“六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重点强化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和监管,确保发挥效益。整合资源加大对“遵义红”“遵义朝天椒”等区域品牌培育;加大农业市场主体招引、培育、扶持力度,在绿色农产品加工、乡村治理、农村改革上作创新示范。
六盘水市
年,六盘水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比价)完成.6亿元,增速8.7%;一产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长10.8%。
年,六盘水市计划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比价)增速8.5%;一产增加值完成亿元,增速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2%左右。确保粮食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产量61万吨以上,大力推进1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食用菌种植规模达5万亩、中药材稳定在23万亩,香药草产品开始投放市场。组织实施农业农村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02亿元,年度投资目标52.04亿元。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35%以上。力争创建省级示范社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推动实施5个市级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力争培育4家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8%。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以上。
安顺市
年,安顺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亿元,增速9.7%,增速排位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速10.4%。
年,安顺市将确保实现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元,增长12%以上。全年种植蔬菜万亩次、辣椒34万亩、食用菌4.5亿棒、茶叶42万亩、精品水果万亩、中药材(含食药兼用)62万亩;出栏肉牛18万头、生猪万头、家禽0万羽;水产品产量3.8万吨。粮食产量93万吨。建成10万亩夏秋辣椒基地。食用菌优势单品规模达总量75%以上。重点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设施条件,规模化养殖比重提升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60%以上。新增1家国家级、10家省级、20家市级龙头企业,建成家以上省级合作社示范社、8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培养高素质农民人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率95%以上,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
毕节市
年,毕节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2亿元,同比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同比增长10.7%。
年,毕节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全年力争农业总产值增长8.5%、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重点扛稳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多措并举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产业发展资金保障,重点抓好农业现代化基金申报,积极谋划一批SPV项目;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稳步推进农村户厕改造。
铜仁市
年,铜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8亿元,同比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0.7%。
年,铜仁市力争全年一产增加值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12%左右。巩固拓展生猪、生态茶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生猪、生态茶产业综合产值分别达亿元以上、亿元以上。确保建成蔬果百亿级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达亿元以上。家庭农场达到家以上,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家以上,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家以上。指导10家龙头企业开展准备上市融资工作,认定10个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0%以上。建立种业振兴融资绿色通道,储备农业融资项目个以上。确保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总产量稳定在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总产量达到13.45万吨。筛选10个单品品牌,重点培育、宣传和推广。
黔东南州
年,黔东南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9亿元,增速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同比增长10.9%;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1.87%以上;全州粮食播种面积.8万亩,同比增长1.4%,产量.72万吨,同比增长5.17%;油菜播种面积69.15万亩(年夏收),较上年增9.4%,产量7.19万吨,较上年增13.4%。秋冬季油菜种植面积83.6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30.98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7.51%。
年,黔东南州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6.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5%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重点推进蓝莓、天麻、石斛、黄精等单品规模化突破,积极培育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苗侗山珍”农产品公用品牌。推进种质资源库建设,推动白洗猪、黔东花猪品种保护,抓好以岑巩县为核心的杂稻制种产业发展。提升农机装备应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力争在茶菜果上取得突破。
黔南州
年,黔南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9亿元,同比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7元,同比增长10.6%。
年,黔南州将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期完成亿元以上,同比增长9%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完成元、同比增长12%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到60%。拟争取实施项目个以上,计划完成产业投入、固定资产累计投资亿元以上。持续巩固推进生猪、茶叶、蔬菜“3个工程”建设,力争主导产业总产值达亿元以上,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以上。力争新增培育规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以上,累计达到家。确保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在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的基础上,以福泉市、罗甸县为重点,建成亩均投资0元左右、要素配套相对齐全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
黔西南州
年,黔西南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同比增长10.3%。
年,黔西南州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强有力的措施,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着力建设20万亩以上“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稳定蔬菜面积万亩以上,力争全年出栏生猪万头、牛21万头、羊38万只、家禽万羽、禽蛋产量3.5万吨、肉类产量20万吨。着力打造兴贞望肉牛养殖产业示范区、晴普茶叶产业带、惠黔协作共建产业园等“两区五带七园”示范。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亿元以上,增长6.5%左右。实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46%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6%左右。继续推进农作物、畜禽遗传资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性调查,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圃1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1个、良种繁育基地1个。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元以上,增长1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