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南明坝区经济从春种秋收到四季丰收天
2025/3/24 来源:不详一月至四月,冬春季,黝黑的木耳铺满了原本寂寥的土地; 六月到八月,夏季,鲜红的辣椒染遍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 九月到十一月,秋季,青翠的包菜点缀着大坝金黄的秋意; ……科技试验大棚中栽种的茄子(彭开燚摄)“种快点儿!快点儿!” “早点把这些包菜种完就可以休息,还得钱呢!” 九月的清晨,剑河县南明镇大坝上还泛着茫茫薄雾,二十多名戴着大地色斗笠的侗家妇女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鲜嫩的包菜苗,穿梭忙碌在刚刚才采收完辣椒的农田里。南明永兴社区农妇正在栽种包菜(张碧桃摄)“8月份我们亩的朝天椒刚刚丰收采摘完,为了最大程度把土地资源利用起来,抢抓市场空缺,我们便立马组织周边闲在家的妇女同胞,继续栽种其他的蔬菜。”永兴社区村党支部书记李培金说。 “当时,我的一个朋友带我到剑河来考察,看到南明大坝土地很平坦,食用菌下脚料打在地里,土壤的肥力也很好,再一个贵州这边的市场很好,之前在这边也有一些客户,所以我们决定在这里大面积种包菜。”今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蔬菜商张念福看中了剑河的土地和市场条件,大老远从山东来到了剑河县,投资万元成立了公司,在南明大坝发展蔬菜产业。南明永兴社区农妇正在栽种包菜(张碧桃摄)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种植包菜?据张念福介绍:9月初,湖南、湖北等包菜种植大省的气温还没降下来,而剑河现在的天气已经凉爽,非常适宜种植包菜。而到两个多月后,剑河县的包菜成熟时,周边大部分地区的包菜都还未上市。“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打一个时间差,卖出个好价钱,让公司多赚点,老百姓也多得点收入”张念福说到。 剑河县南明大坝是该县最大的连片农田坝区,总面积超亩。以往,这里是剑河县最大的传统作物生产区,春种秋收,一年只有一季的产出。为了最大限度激活土地产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近年来,当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季节互补的特色产业,使南明大坝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而四季丰收的背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周密细致的谋划。 在南明大坝上,一座比房子还要高的蔬菜大棚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走进大棚,垂露般的茄子、手指状的辣椒引入眼帘,而每一个蔬菜品种的旁边,都用小纸条写着“科研需要”字样以及科研人员的联系方式。凯里学院科技专家到南明试验大棚查看指导(张柱亭提供)“这个试验田是我们南明镇、县科技服务中心和凯里学院三方合作搞的校农结合项目。通过试验对比,我们可以选择更优的种植品种和更适合本地的种植方法,而且我们也可以科学研判哪些作物可以交替种植。这样一来,就为我们南明镇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南明镇组织委员龙水晶说到。龙水晶正在查看试验田中蔬菜长势(彭开燚摄)此外,南明镇还采用“飞地模式”,以“三变”模式为根本,把困难群众吸收进来,一方面让群众在集中管理、集中劳作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让公司、合作社、农户三方签订分红协议,确保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凯里学院科技专家验收试验大棚农产品(凯里学院提供)据统计,今年以来,南明镇大坝共产出黑木耳万斤,产值近万元,产出辣椒74万余斤,产值超过万元,共带动21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实现脱贫。为南明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坚强保障。章雨张碧桃彭开燚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欧阳章杰编辑张楠楠编审彭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