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橡胶树下咸鱼香
2025/4/1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pf.39.net/bdfyy/bdfyw/
橡胶树下咸鱼香
■贺海平近日,收到福建平潭一农家乐主人的小咸鱼快递,令我喜上眉梢。我曾把小咸鱼当主菜吃过许多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农场大力开荒植胶,父辈的橡胶抚管工作异常辛苦,三餐靠小咸鱼送饭。我家搭建的茅草厨房位于林段旁,一家人围坐在橡胶树下那张简陋的小餐桌吃饭,桌上那一碟小咸鱼拌香叶,几乎就是家里四季不变的菜谱。橡胶树下咸鱼淡淡飘香的味儿,仿佛如昨日。那时,物资匮乏,每个家庭按人口统购指标粮,但小孩每月仅一两花生油。在那个凭票供给的年代,农场职工没肉票,也不准搞种养,吃猪油成为一件十分奢侈的享受。炒菜自然少放油或不放油,吃红锅子菜是家家户户常遇到的事。每过段时日,母亲就会对我说,家里没菜了,到通什(今五指山市)去买几斤“鱼秧子”。虽要跑几千米山路,来回还要忍受太阳的暴晒,但我从不违抗命令,迅速地下山,买回鱼秧子。“鱼秧子”实为一种海产小咸鱼,筷子粗,只比鱼苗稍大,湖南话喊“鱼秧子”。那时,大点的海产咸鱼,都需凭票证供应,唯独这种没人看得上的小咸鱼,可大量应市。这种小鱼一般都去除了脑壳,仅留下一段褐色身子,身子中央有一道明显的白条纹,渔民收获后,放置海滩的簸箕上,经日晒而成。母亲放油很有讲究。开始炒菜时,大都放少许水先煮咸鱼,控制火候,待水煮干那一刻,倒入几个朝天椒,并投入一小撮“金不换”作佐料,再伸出筷子往油瓶中一蘸,滴几滴油星子,翻炒几下,便出锅装碟。这道三四两分量的小咸鱼,就是全家人的主菜,外加一份从生产队食堂打包回来的空心菜。有一次,场部汽车队运来许多稍大的咸鱼,用来给胶树压青施肥,听说是海边渔民扔弃的。咸鱼放置在球场一夜,第二日清晨,许多家庭炊烟袅袅,不一会,整个生产队咸鱼飘香。队长在喇叭里喊,作肥料的咸鱼不能食用,还没吃的,赶快送回来。随即当着大伙的面往咸鱼身上喷洒农药,接着分工挑往林段压青,才告一段落。长大后,我在内地生活,每每返琼离岛时总要光顾菜市场,流连于咸鱼摊前,仔细选择鱼秧子。像中医的“望闻问切”,“切”自然是手捏,甚至是撕开鱼体,视内部的新鲜程度。设法通过熟人、朋友买得质量靠谱的鱼秧子。摊主说,不见苍蝇飞的咸鱼别买,多是打了防腐药水。尽管买回的咸鱼都如从前那样烹调,可总是吃不出年少时的味道。家人说,现今生活条件好了,嘴巴开始挑食,谁还愿吃这种小咸鱼。后来,鱼秧子渐渐地也就留存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我时常在想,想吃鱼秧子,应是怀念过去的场景。那时农场的家,虽然物资短缺,但家里充满欢乐。青翠的橡胶树下,茅草屋旁的小餐桌,以木墩当凳,那碟散发着香气的鱼秧子,是多么具有诱惑力,场面温馨而热烈。多年后,我对此情此景依然难以忘怀。那次,到福建平潭旅游,住宿海边农家乐。主人供应的炒鱼秧子格外新鲜与清香,让我找到了数十年来遗失的味道。于是我便与老板全买了下来。后来,每隔一段时间,都央求老板快递一件。藏在鱼秧子里的年少往事,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农场生活经历。橡胶林下父辈辛勤劳作的精神、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一直在激励我们孜孜以求,奋勇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声明:转载或者引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