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天椒的种植指南,能祛风散寒舒筋活

2025/3/18 来源:不详

精选品种:种植首选日本朝天椒、辣帝、亚复朝天椒等优良品种。

适时育苗与定植:于2月底至3月初启动育苗,历经约60天,于5月上旬将壮苗移栽至大田。

此举旨在确保辣椒苗健壮,积累充足发育热量,确保成熟期果实顺利转红。

轮作倒茬:遵循朝天椒高产、稳产原则,宜与一年两熟的小麦、玉米或一年一熟的棉花实行轮作。

全程覆膜:种植全程应用地膜覆盖,以提升土壤温度、保持水分,为辣椒早发、适时开花授粉、结果创造有利条件。

适时打顶:植株缓苗后,于5月下旬进行摘顶处理。此举有助于促进侧枝萌发,实现分枝整齐且早熟,确保辣椒成熟一致性。

合理密植:朝天椒耐密植,高产地块建议每公顷种植约30万株,采用“三密一稀”布局,即1米宽地膜覆盖3行辣椒,行距0.4米,相邻膜面行距0.6米,株距约0.07米。

此模式下,单株结椒约40个,单椒重约0.53克,虽单株结果量略低于稀植,但总体椒数增多,且不影响椒重,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施肥:朝天椒需氮、钾较多,对磷敏感。

施肥原则为“重氮补钾,磷适量”。

建议每公顷施用有机肥2.25万千克、尿素千克、磷酸二铵千克、硫酸钾千克。

其中,有机肥、二铵、硫酸钾及千克尿素作基肥,剩余尿素在结果高峰期一次性追施。

折合纯N、P2O5、K2O用量分别为、.5、.5千克/公顷,比例约为1:0.37:0.4,符合朝天椒养分需求。

精细水分管理:朝天椒需水较多但忌涝。

遵循“遇旱补水,遇涝排涝”原则,实行小水勤浇、见干见湿,防止干旱影响生长;严禁大水漫灌,雨季确保及时排水,避免短期涝灾导致全盘损失。

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控蚜虫、棉铃虫、菜青虫等害虫,以及炭疽病、日烧病等病害。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轮换交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确保辣椒免受侵害。

适时采收:待朝天椒正常转红成熟后,霜降前及时采收,减少田间损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8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